评论

老北京非遗绝活儿,曾经的兵工厂,最后一家满族弓箭铺,聚元号!

红遍大江南北的《射雕英雄传》想必北京网友都不陌生,剧中“弯弓射大雕”的经典画面,时至今日,仍然是耐人寻味,而这一套非常传统的弓箭跟咱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从外形上不太形同。

这套弓箭的制作者是一位老北京人,正是聚元号的传承人杨福喜,2005年老爷子的工作室还在城里,地儿不大,稍微做点大范围的动作都转不开身儿,后期挪到了通州区,租了几间平房,专门用来制作老北京传统弓箭,而在潘家园还能看着这家老字号!

如今在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位置,早在清朝的时候,有一座弓箭大院,当时云集了北京城四十多家制作弓箭的商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清朝皇家御用兵工厂,这儿所制作的弓箭全部都要上缴兵部,礼部,户部等

绝对不能外卖,时至今日,偌大的北京城,只剩下聚元号这么一家了,当年皇家兵工厂的弓箭无论从造型还是工艺,绝对都是无可挑剔的,而这种精湛的制作技艺,一直传到了杨福喜老爷子这儿。

聚元号制作的弓箭是标准的满族弓箭,而杨老爷子家里也是正宗的满族镶蓝旗人,祖辈都生活在弓箭大院儿,老爷子打小儿就看老家儿做弓箭,喜欢弓箭,更喜欢这门手艺,可惜在一段时间里,北京规定私人不允许制作弓箭,于是家里那些制作弓箭的工具也都闲置了下来。

年幼的他经常听到爷爷杨瑞林念叨这门老手艺,直到1998年6月份,杨福喜看老家儿年事已高,怕是再不学这门手艺就真的失传了,所以才捡起了这些工具也让聚元号弓箭铺重新开张了,传统的满族弓箭又再一次回到了北京人的视野当中!

聚元号所做的满族弓箭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筋角木反曲复合弓”名字听起来很复杂,不过听完它的整个制作过程,相信您一定能明白,眼前这几件就是制作弓箭的原材料,名字当中的筋是指上边这一团的牛筋,角也是这两块黑色的水牛角,木指的是竹胎。

虽说要制作一张完整的弓,大概得需要二十多种纯天然的原材料,不过这三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制作一张弓的第一步叫弓胎,都知道,竹子是直的,用它来做弓胎,怎么都没个弓的样子,这就要靠在它两端安装的弓梢了。

弓梢是用木头做成的,把其中一头砍出一个v字型的头,然后再与竹板儿上砍出的v型槽儿插好,再往竹胎中间的位置安装好木质的望板,这就有了弓的基本样式了,不过光靠一个竹片儿的韧性来拉弓射箭,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靠牛角和牛筋来帮忙了,第二步叫勒牛角,用的老北京传统工具“压马”当年弓箭铺每天一开门就会把“压马”放到门口,全当活招牌了,而所谓的勒牛角,就是将两片经过处理的牛角分别紧紧地捆在竹胎外侧,讲究勒完了之后能让牛角与弓胎平整服帖,形成完全一样的弧度。

所以勒牛角的时候“压马”是用来夹住牛角和弓胎的,然后再用手中的这个走错来缠麻绳儿,好了以后,这麻绳儿能达到铁丝儿一样的效果,勒多少天都不会松,这样勒出来的效果才会好,勒牛角是用来增加弹性的。

老北京人告诉我,有些人为了偷工减料不用牛角,弓也能使,但拉开的程度可就远远不够了,除此之外,还得增加它的韧性,保证使用者无论怎么窝这张弓都不会断裂,这时候牛筋就可以出场了。

通常情况下,需要二十天才能将牛筋铺好,其次还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制作完成的弓胎,这牛筋,竹胎,牛角都用胶粘得严丝合缝儿,而两端的弓梢也被牛角和牛筋夹在中间,绝对不会有松动的可能性。

到此为止,一张弓的基本结构就算完成了,筋,角,木悉数登场反曲则是满族弓箭的一大特色,您看这两张图片,左面这个是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名叫直拉弓,右边儿这个就是聚元号制作的“筋角木反曲复合弓”了

一种弓通常是由弓弦和弓臂组成的,咱先说说这直拉弓,所谓直拉,就是说这张弓松开了弓弦以后,弓臂是直的,这样虽然力量够大但缺乏韧性,而聚元号的满族反曲弓送来弓弦以后是一个与直拉弓类似的弧形,但上弦的时候却需要将整个弓臂反着弯过来再上弦。

这样对弓胎本身的质地要求就很高,但出来的效果很好,最后再绘制上不同的图案就可以呈现出又好看又实用的满族弓了。

好弓自然要配好箭,但您瞧这只箭,前边用布包着一个圆头,这么一支伤不了任何东西的箭却大有来头,这是杨老爷子之前为一部古装电视剧专门制作的道具,所以前边做成了圆头,不过这种箭并不是原创,人家也是有历史原型的。

早在清朝康熙末年聚元号就已经诞生了,那个时候他们专门为宫里制作弓箭大多数都用来打猎,皇家要求很高,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箭镞,有的用来打山鸡,有的用来打兔子,还有一种很特殊的就是类似这样圆头的箭,当年北京人都叫“墩子”是用木头制成的箭头,专门提供给皇帝出巡时护卫队的。

说白了就是碰着不守规矩的人,非要探头探脑看皇帝长什么样儿,今儿穿了什么,这时候就会用这种箭墩他一下作为警告,不过聚元号作为传统弓箭铺当然不能只制作这种跟摆设似的箭,眼前这根儿就是箭杆儿的雏形,来自于北京一种被称作六道木的落叶灌木。

特点是无论多粗多细都有这样六条道,所以才被北京人俗称六道木,木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不能随意制作,有特定的质量要求,有一个中心点和重心点的关系,老北京人应该都知道,箭羽是带风的,古代用来做箭羽的都是雕翎,如今不允许了,但还是要尽量用猛禽的。

因为这毛越厚重,箭的走势越稳,命中率也就越高,而在箭尾装饰这些羽毛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用来增加杀伤力的,人受伤的时候如果伤口比较深,就得打破伤风针了,而箭在飞行的时候,羽毛就会带着风过去,这样大量的风灌进伤口,这可比刀伤的破伤风严重得多。

如今很多影视剧,为了表现英雄气概,中箭之后都是一把把箭拔下来,还能继续战斗,按懂行人的话说,这基本就是找死,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箭杆儿砍断,麻利儿找大夫慢慢取下来,迅速上药,这样才能包住性命。

想买一把聚元号的弓箭需要等两年的时间,因为夏季最热的时候不能做,冬天最冷的时候也不能做,一年下来做不了多少活儿,用的都是纯天然材料,木头,牛角,牛筋,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变化,做出来没事儿,但没准儿过个一个月就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所以北京城早年间制作弓箭的师父都是把成品放自个儿手里,放上一个四季,确定它在任何天气环境下都没有问题了才能送货上门儿,这么一算,从下订单到设计制作,再到拿上成品基本上得两年的时间。

尽管现代人很少再关注满族弓箭,但老字号还在坚持传统,其实在北京做弓箭的人不在少数,除了专门制作影视道具和健身用品的之外,还有很多人自个儿在家制作,但样式千奇百怪。

作为京城最后一家满族弓箭铺,聚元号依然坚持制作最传统的老北京弓箭,这么些年过去了,从未走过样儿,这就是对京味儿文化和历史最好的一种传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