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外儿童色情,泛滥成灾

作者:荀周 经授权转载

来源: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

前段时间 “巴黎世家”“儿童色情”“金卡戴珊”这三个词冲上推特热搜词,并引来骂声一片。

因巴黎世家发表性化儿童和儿童色情相关的宣传照,品牌和代言人金卡戴珊受到愤怒群众的炮轰,各大报社和评论区反复提及 “性化儿童”(Sexualize children)和 “BDSM”(捆绑、支配与服从、虐待和受虐)等词汇。

什么是性化儿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巴黎世家宣传照中小孩拿着的SM小熊

图:The Sun&The Guardian

外网网友的评论和照片整理

图:推特

性化儿童?什么是性化?

性化(sexualization)这个概念并不常被人们提起,我们用几个例子来尝试概括其含义:

1. 向女童售卖的时尚玩偶穿着渔网袜和丁字裤。

美国畅销品牌Bratz面向儿童售卖的时尚娃娃,

清一色的性感女郎,渔网袜小短裙。

图:medium&craftbuds

2. 女性打扮成萝莉未成年的样子伴随音乐做性暗示动作。

在B站搜索“萝莉摇”“萝莉跪”等词汇

图:哔哩哔哩

3. 在儿童服饰中加入大量的成年人元素。

或者这种衣服设计出来就是给成年人穿的

图:unpublishedzine

4. 儿童选美比赛中女童穿着暴露。

柯林字典中对于性化的定义是“指在角色或事物上从事某些行为,以此使人意识到性”。格温·杜瓦博士在文章中提及,“当个人被视为性对象并根据其身体特征和性感进行评估时,就会发生性化”。

性化指的具体是什么,似乎难以用三言两语来精准概括,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看到这些例子和图片时的 不适感,这种最朴素的反应就是我们对性化儿童的反抗。

儿童,尤其是女童很容易被恶意性化

图:Lucy Knowles / The Foothill Dragon Press

儿童应该展现性感吗?

儿童离成年人的世界并不遥远

当我询问身边人“儿童应不应该展现性感的一面?”时,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否定的声音,更有甚者对此表示 强烈谴责

但当我给他们看少儿美妆博主以及儿童选美的部分图片时,分歧产生了。一部分人表示 “可爱”“有趣”,另一部分则表示 “太成熟”“猎奇”。

再当我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小孩,愿不愿意让他们尝试这些活动?”,答案在此时又不约而同是否定的。

儿童是否该展现性感这个问题就像是一座迷宫,我们知道起点和终点,但总是在路上失去方向,被各种表象迷惑。

延伸出来的头发、假睫毛、假美牙、

擦了粉底的脸蛋、脱衣舞娘套装、棕褐色皮肤,

都在具体地性化一个尚小的孩子。

图:Psychology Benefits Society

巴黎世家将本次涉及儿童色情的图片定义为“偶然的失误”。从儿童父母到设计师再到策划运营, 如此多成年人参与其中,竟然无人提出质疑,这将他们的傲慢和轻视展现的淋漓尽致。

舆论发酵一周后,巴黎世家

才姗姗来迟地发布道歉声明。

图:Balenciaga / Instagram

在推特众多评论中,将其归因于金钱和市场的最多。但我们是否思考过,如果一件事真的违背了普遍的价值取向, 是否真的会有那么多人能心安理得去做?还是这些行为他们眼里也许根本就很正常,那些反对声音不过是“不合时宜”、“煞风景”以及“没有时尚细胞和宽容的心”?

推特上关于本次事件的热评

图:推特

儿童离成年人的世界并不遥远,我们身边常有那些不易被察觉到的儿童成年化现象。

例如抖音热门歌曲“黑桃A”被用作幼儿园背景音乐,在各大平台上能轻易搜到相关舞蹈。

在歌词中不乏存在“长长的腿,一尺八的腰围,此刻的我只想亲吻你的嘴,拿来吧你……你是我的宝贝,想你的滋味隐隐作祟”等成年人之间充满性张力的歌词。 这首歌凭借极强的律动感和传播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儿童世界。

在网络中搜关键词“黑桃A 舞蹈”,

出现很多与幼儿跳舞有关的视频。

实际上黑桃A是一款香槟酒,

号称“夜店之子”。

“儿童维密秀”令人大跌眼镜

图:网络

世纪骂战?哲学难题?:

性化儿童的行为孰是孰非?

世界各地对于恋童癖包括虚拟儿童色情的打击都非常严厉,但是落实到具体事项,如对于虚拟儿童色情是否禁止、“萝莉控”和“正太控”的亚型作品是否与儿童性化有关,一直有诸多争议。

斯坦福日本中心执行主任中村一曾用一句话概括日本流行文化,即 “可爱、色情和暴力是日本流行文化的精髓”

JK制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图:shutterstock

早在2016年,联合国和日本就因为日本色情漫画问题“狠狠打了一架”。

时任联合国贩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问题特使莫德·德布尔提交了一份报告称“日本是性剥削虚拟儿童制品的主要生产国”,将问题的核心聚焦在“日本漫画中对虚拟儿童的描绘是否违反了真正的人权”上,并认为其创作的目的就是挑逗和泄欲。

德布尔在报告中有一句话也许暴露了问题的根结所在:

“我了解保护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但是儿童的权益不应该牺牲在强大和高利润的商业手上…… 任何对儿童色情的描述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拟人都构成了儿童色情这个事实。

2013年美国国务院就将日本描述为

“生产和贩卖儿童色情制品的国际中心”

图:壹图网

反对者则将理论基础设为 “恋童癖不是一种罪名,而是一个精神病学概念”,并援引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简称DSM-VI)中的定义,将恋童癖归类为一种病理状态。

网友制作的meme图

图:网络

恋童癖者人群泛化后,不仅仅包括性侵儿童者,或涉及儿童色情产业的违法者,也包括许多普通人,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显示 恋童癖占人群的比例最高可达5%。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图:电影《熔炉》

日本对于虚拟儿童色情比起欧美国家有着极高的容忍度,他们将其作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允许创作中出现相关情节和元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与真人儿童发生关系确实违法社会伦理道德,但是这无法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渴望和欲望, 所以提出用虚拟儿童替代真人儿童,使得在不侵害儿童权益的同时让恋童癖者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降低犯罪率。

2014年日本出台了禁止制作、传播

儿童色情制品的法律,违者或负刑事责任,

但该法律却将漫画和动漫产品排除在外。

图:壹图网

有媒体以漫画讽刺

“这部儿童色情禁令中的漏洞”

(左男是个恋童癖,看的是儿童色情漫)

图:The Japan Time

这个逻辑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是细想又有一种怪诞的“合理感”。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逻辑的合理是建立在儿童能被性化的基础上,即我们默认了人能被当做泄欲的工具。

可惜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藏在这个荒诞逻辑背后的可怕之处

图:Shutterstock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想法也许是笃定的,但是就像前面说的走迷宫一样,我们总是容易在过程中迷失和怀疑自己。从世界品牌巴黎世家到日本虚拟儿童色情, 性化儿童的行为从未远离我们,就像是走夜路时耳边的脚步声,不易觉察但如影随形,闭上眼睛看不到但是用心听能觉察它的存在。

当伤害真实发生时,

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

图:Shutterstock

儿童成人化泛滥有什么危害?

我们接触流行文化时,很轻易地就可以和性感充满诱惑的元素打交道,儿童也不意外。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我从三年级的表妹口中听到她想买 “纯欲风”的衣服以及看到她朋友圈拍摄的近似成人画风的照片,令我陷入一场无解的反思当中。

警惕“纯欲”审美的低龄化

图:Psychology Benefits Society

当小女孩向往画着浓妆,穿着火辣的服饰,拍照时下意识摆出如成人般性感挑逗的姿势时,他们只是做出他们认知中对的事情。

当我们调侃“现在小孩太成熟了”时,他们的心智依然无法理解、处理、抵抗外界这种“受欢迎”的诱惑。 儿童模仿成人的过程,伴随着渴望被主流文化认可、夸赞的心理,他们很难避免将自己视作性化的对象,以此来获得同龄人的崇拜以及成年人的“刮目相看”。

2020年网飞引进的法国影片《Cuties》

因其中涉及大量儿童裸露和性暗示镜头,

遭到全美网友的抵制和炮轰。

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在追美剧《小谢尔顿》时,有一个人物吸引了我的注意——谢尔顿哥哥乔治暗恋的女神维罗妮卡。

维罗妮卡第一次出场就穿着热辣的服装,男孩在仰慕她的同时也对她充满了各种幻想,通过两人三言两语将维罗妮卡是一个 easy girl的形象塑造了出来。

图:《小谢尔顿》第二季第六集

哥哥在后面“追求”维罗妮卡的目的也是想和她有一段风流往事,一方面证明自己的性感,另一方面体验成年人的快乐,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两个高中生身上。

维罗妮卡的性感形象跃然屏幕

图:tenor

在和乔治的一次约会中,维罗妮卡偶然闯入教会举办的七宗罪教育会,她被色欲的情境所震撼,幡然醒悟,企图寻找救赎。在后面的故事当中我了解到维罗妮卡父母早年离婚,母亲有一个混蛋男友,姐姐因为卖毒品入监。

图:《小谢尔顿》第二季第六集

维罗妮卡会羡慕谢尔顿一家每天都一起吃晚饭,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就像儿童心理学家萨伦莱姆认为的一样, 女童在失去自信的时候会认为展现性感的一面是获得重视的方法。

维罗妮卡在电视剧中似乎被挽救了,被救赎了。但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不幸的“维罗妮卡们”在懵懂时就开始迎合“流行的标准”,用性感和受欢迎来武装自己。

影视剧里的失足少女

都很幸运地得到帮助和救赎,

可现实中的艾瑞卡、维罗妮卡们呢?

图:电影《超脱》

受益者、创造者、产业链

2017年一部纪录片《情色日本》,将性化儿童这一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纪录片主要拍摄日本JK服务即女高中生贴身服务的日常,光顾咖啡店的男性顾客不仅能够在店内用餐,还能花钱与“女高中生们”牵手、聊天或更多私人行程。

在日本,这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被大众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过程中, “女高中”始终被当做一种身份名片,也许是工作门槛也许是甜美的陷阱。

一家慈善机构Colabo把一辆

粉色的公交车停在东京的新宿和涩谷,

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

帮助她们免于性侵害和性交易。

图:colabo官网

我们总是在说是需求创造了供给,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消费主义出现后,需求是能被创造出来的,广告媒介在不断传达一个思想,即“我需要它”,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它吗?或者我们真的从一开始就需要它吗?

我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五千块钱块钱印着logo的拖鞋,我究竟是为了物品买单还是为了背后的身份标识所买单?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拒绝名牌焦虑、外貌焦虑,

拒绝消费主义,还原真实自我。

图:Made you like - Meghan Trainor

回到性化问题上,当孩子从小接触到的讯息是 “成熟性感才是具有吸引力”的,其实她们就已经很难搞清楚人对人的原始的喜欢,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我生来赤裸 而变态的是你”

图:Nxde - (G)I-DLE MV

成年人对美的追求毫无罪过,但我们依然须警惕那些物化儿童以此牟利,亦或者高喊时尚自由的成年人。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那些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对她们说 “我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性感热辣,而是因为你是你”。物化性化如影随形不会消失,也许保持一颗戒慎的心会比熟视无睹好一些。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图:电影《怦然心动》

◈ 傻辉瑞故意变异新冠病毒,把病毒当摇钱树?暗访辉瑞主管的视频在外网炸了…

◈ 全美压力最大的大学城竟然是它!自己选的学校,跪着也要读完…

倡导理性阅读,离梦校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个「在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