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男子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多亏他们实施双肺移植

原标题:男子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多亏他们实施双肺移植

4月12日,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团队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阳教授团队共同为一名49岁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双肺移植手术。

生命进入倒计时 迎来 志愿捐献器官

吕先生(化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去年12月因身体不适前往北京一家医院就诊,诊断书上肺间质纤维化的字样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今年3月初,他入住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病房接受治疗。3月13日,吕先生的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只能靠呼吸机和ECMO维持生命。

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团队向患者家属提出了肺移植这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由于家属意见不统一,第一次匹配成功的肺源,家属选择了放弃。4月10日晚上,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来好消息,一位脑死亡患者志愿捐献器官,肺脏与吕先生成功匹配。张临友教授耐心地与家属讲解患者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希望能够抓住最后一线生的希望。

图片由医院提供

多学科联合救治 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肺移植手术的难点在于肺的“保鲜期”极短,如果超过8到12个小时,供肺就可能失去活力。4月11日17时,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宏教授、麻醉科主任张兵教授、手术室护士长李艳双等多学科专家迅速组建肺移植团队,展开术前讨论和周密准备。4月12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肺移植手术拉开序幕。

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术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和ECMO,血管出现了水肿和凝血机制改变,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专家团队紧密协作,默契配合,逐一克服了手术中的难点和挑战。4月13日凌晨1时,这台双肺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张临友教授介绍,完成肺移植手术仅仅是开端,能否度过未来的急性排斥反应、抗感染等难关,还需长达数月的术后监控和调整。目前患者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已撤除ECMO、IABP,生命体征平稳。

通讯员:田为 袁慧莹 曹玥;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秋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