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开始的地方
每次翻开有关地域风景杂志的书页,便会被其中大自然精妙绝伦的风景与纯朴动人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生活在水泥森林般的城市里,如今的都市人已难得与青山绿水能有亲密的接触——于是似乎观赏一张大海的照片,也成了我们的幸福。
然而全球知名的美国人文自然杂志〈国家地理〉2009年3月号的封面却给了我不小的意外:不是海狮在北极的慵懒生活也并非亚马孙丛林中蟒蛇的秘密,而是一幢用红外相机拍摄的再普通不过的楼房。于是,我开始猜想这平凡的房屋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当迫不及待打开杂志翻到Peter Miller的撰文,我才发现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多么简洁而深刻:家,绿色生活开始的地方。
每每看到照片中林立的烟囱与阴霾的天空,人们的心头必定产生一阵哀伤与恐惧;而当看到照片中参天的古木与明净的溪流,人们的心头也必定泛起兴许想望与怀念。另人遗憾的是,如此的失落、欣喜却大概仅仅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家似乎总是愿意把焦点集中在那缺失了美国与澳大利亚参与的〈京都议定书〉,而忽略掉生活中最简单的细节:在家里少点一盏灯,每年就能减少2270磅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
或许你心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关掉一盏拳头大小的灯对我们巨大的星球而言,真的能有所帮助吗?其实我的答案会出乎你的意料:几乎没有。但,请不要忘记,千万人的行动由每一个人的行动组成,千万个灯泡的熄灭也由每一个灯泡的熄灭开始。当地球上每一个家庭都习惯性的合上一个多余灯泡的开关,我们也就点亮了更明亮的未来。
习惯了只用两个小时从成都飞到北京的我们或许没有想到,在飞机制造车间,设计师们正使出浑身解数努力降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习惯了在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冻可乐畅饮的我们或许没有想到,在家电生产工厂,技术人员正不断努力改良旧式冰箱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设计飞机,但可以选择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我们不是技术人员,但也可以选择低能耗的家用电器——我们只是普通人,但同样有自己的权利选择绿色的生活。
喜欢海子的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是因为那样恬静悠然的生活,更因为在那一刻,人类与自然终于和谐共处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再也不用为全球变暖担忧,再也不用被环境恶化困扰。关掉一盏灯,换掉一台电冰箱,切掉不用的电源,骑车去上班:只为了地球最美的那一天。
让我们重新丈量自己的力量,拿出改变世界的勇气与责任吧!绿色生活开始的地方,绝非各国首脑会议的会场,绝非环保组织薄薄的传单,绝非关于温室效应的高谈阔论——绿色生活,从身边开始,从你我开始。
成都外国语学校
高2010级8班 巫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