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市民缺乏急救知识 急救10分钟是“白金时间”
前不久,一位中桥地区的居民因食物呛进气管导致窒息,待“120”赶到时,那位居民已不行了,而其家属只会在一边痛哭流涕;一位职工下班后和同事聚会饮酒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在急送医院途中死亡。
市急救中心的医生透露,在遇到此类事件时,绝大多数市民都不懂得急救知识,面对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往往束手无策,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一般情况下,对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在4分钟以内的,抢救成功率能达到80%,每延长一分钟,成功率就降低10%,如果超过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急救的10分钟被业内人士称为“白金10分钟”。
然而,现实生活中,每当急救医生赶到第一现场时,看到的往往是手忙脚乱的场面。在随机采访中,记者询问一些市民:“如果你是现场的‘第一反应人’,你知道如何急救吗?”回答基本都是:“不敢,但我会打急救电话。”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市有八成居民不具备或没有急救能力和知识。
既然急救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为何就没人接受培训呢?据对新驾驶员进行急救培训的市红十字会透露,以前,是否参加急救培训是领取驾照的一个条件,但由于至今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如今接受培训的人越来越少。2005年,我市有1万多人接受红十字急救培训,2006年就下降至近8000人,今年情况更糟。而这些受训人员中,大多数是些合资或外资企业员工,国内企业中仅供电公司的新职工全部接受过培训。一些企业和个人都把掌握急救技能看作为别人做事,而不肯花钱去接受培训。
一位卫生专家说,市民应把急救能力看作必需的生活常识。在市民中普及急救技能是必须而迫切的,急救的“学费”应该缴。在商场、饭店、学校、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工作的员工如能掌握这一技能,会给众多突发疾病者带来重获新生的机会。(记者戴鸿峰)(来源:无锡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