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公益基金会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进行了首次公益筹款的试水,用户可以在十几秒内实现捐款。
据了解,腾讯公益基金会的本次筹款资助的对象是“黎平铜关努力传唱侗歌的527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打算“购买一套竹木制侗族乐器”。这次微信筹款试水规模很小,点击一次只能捐赠一角,且针对的是内部员工和合作伙伴。
不少人都已经知道,从传统高成本的人力筹款,到微博时代的网络筹款,互联网的高效、低成本、透明已经给公益筹款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推动着公益筹款向真正的大众筹款方向前进。微信筹款最具杀伤力的是其与支付功能捆绑,大大提高了筹款的效率,降低了捐赠人的成本,相比目前微博筹款中筹款宣传和捐赠分离的模式有极大的进步。
有评论人士认为,互联网在改变公益筹款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公益机构实力的格局。那些迅速适应并擅长运用网络的公益机构,筹款效率大幅提高,来自网络筹款额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更大。而被动适应网络的公益机构则一步慢步步慢,在公益筹款资源分配中逐步居于劣势。“可以预见的是,微信筹款则会以更具体、更专业的角度,改变现有的公益格局。”
也有评论认为,微信筹款不是公益领域简单的科技革新的狂欢,应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款项的安全性问题、监管模式的配套改革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会利用微信等创新的科学技术支持的渠道捐款吗?如果微信筹款正式运行,你觉得最该解决什么现实问题?近日,《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联手推出“益调查”——微信开通公益筹款,你怎么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