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怎样才能让临终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自1987年,中国有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之后,安宁疗护作为一个长期的民生工程在我国持续推进,培养“生命关怀师”成为其关键一环。7月12日下午,我市安宁疗护培训基地开展首期安宁疗护培训班,180余人参加培训。学员包括已开展或拟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我市各级医院(包括民办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医护人员。他们,将成为陪伴生命终末期患者有尊严地谢幕的人。
*1
关怀生命 给患者和家属提供帮助
7月12日下午,安宁疗护培训班开幕式上,温州市中心医院黄建平书记说,安宁疗护是医疗的重要部分,“在患者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治疗手段对疾病不起作用、患者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通过安宁疗护,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能安抚家属的情绪。”
位于温州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的温州市安宁疗护病区是我市市本级首个正式投入运行的安宁疗护病区。
黄建平告诉记者:“我们收治的第一例安宁疗护患儿是一个6岁脑部肿瘤的孩子。当时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家都比较紧张,怕做不好。肿瘤的压迫让这个孩子失去了语言和吞咽功能,无法自主咳嗽,导致肺部感染。在温州某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不忍看孩子受苦的父母,最终放弃了气管插管等有创治疗,他们来到我们温州市安宁疗护中心,希望在这里陪伴孩子度过生命最后的日子。”
刚入病房,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有过和父母分离的经历,孩子对医护人员非常抗拒,医护人员就用温柔和耐心安抚孩子。孩子不能自主进食、饿得直哭,大家就一起哄着她插胃管。孩子病情稳定后,爸爸妈妈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在孩子七岁生日到来之际,医护人员特地为她送上了生日礼物和祝福,还拍了全家福。“孩子很开心,爸爸妈妈都很感激。”黄建平说。
*2
国家试点城市 4年规划落地与推行
作为一门学科,安宁疗护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做。
培训会现场,苍南县马站中心卫生院院长夏敏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宁疗护的专业知识,包括医疗能力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像芳香疗法、水疗这些治疗方法都是技术活,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夏敏认为,安宁疗护专业培训会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培育人才队伍是安宁疗护工作的其中一环,在此前后还要有更多举措助力推行,比如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据了解,今年5月12日,由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温州市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要求加快建设安宁疗护指导(管理)中心,推动安宁疗护管理和医疗质量提升。
方案明确提出,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有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临终关怀科、老年医学科、肿瘤科、内科、疼痛科、全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中选择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方案还明确了从2022年到2025年的机构建设、能力建设目标,以确保政策落地执行。方案还强化了对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支持,对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财政按照每例1000元的标准实施补助,并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安宁疗护需要各级医院联合,以医共体形式共同推动发展。“安宁疗护面对的是疾病,很多痛苦来自于病痛和并发症。从住院到死亡,中间会出现很多医疗变化,一旦处理不好,患者很难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而且安宁疗护一定要落地到基层的各个医院,联合各方力量全力实施。”夏敏说。
*3
了解并接纳 让生命从容离开
全力实施的“各方力量”其实不仅仅来自医院,更多来自患者、家属乃至全民对于安宁疗护这一医疗方式的接纳。
瓯海区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海跃护士长告诉记者,2020年7月至今,他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接诊了20多位安宁疗护患者。“其中一位50岁左右的胰腺癌患者在我们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住了大概二十几天,当时她已经是癌症后期了,整个人很痛苦,所以我们给她进行的是疼痛上的治疗。”
“对于患者的病情,家属在心里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这个患者20多岁的女儿,一开始也是各种情绪,后来我们让心理医生对她进行了心理干预。在后续居家安宁疗护中,家属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最终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认可。”
据市卫健委透露,截至目前,我市设立了25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其中13家医院和12家乡镇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安宁疗护床位154张,服务1317人次。
相对于大健康医疗范畴,安宁疗护的普及率目前尚低,人们对安宁疗护的接受度也不高。专家认为,一方面受制于传统“孝道”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生命教育,“死亡”被人们纳入禁忌话题。但事实上,安宁疗护是医学和人文高度融合的产物,既能帮助患者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安抚家属的情绪,也是用爱照耀生命最后时光的一种方式。
结语
遇见、告别、再遇见、再告别……人们一生都在不停遇见、告别,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擅长告别,更难从容地与亲人告别。
当积极治疗无效时,也许平时那些延长生命的手段,可能更会加剧患者和家属的痛苦。
生老病死是自然发生的,何不将安宁疗护当成告别的另一种方式?
何不将如何度过生命末期的选择权交还给患者本身?
如果终将告别,希望向从容处走去。
来源:看温州APP
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