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光明”抑郁长者心理援助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赵俊清

单位| 深圳市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一)个案基本情况

高老先生(化名),男,70岁,外省户籍,父母是农民。自己年轻时先是在工厂做工人,后自己做小生意。退休后最近几年经常来深圳,跟在深圳定居工作的女儿女婿住一起。2019年底参加心理讲座活动时,主动联系心理社工预约个案咨询。

(二)个案状态

1.个人层面

(1)生理状态:近几年饮食作息规律,无不良嗜好,每年体检,身体健康。

(2)心理状态:服务对象20多年前曾被外省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2011年抑郁基本恢复后,回想起母亲去世前自己因为抑郁没有照顾好她的那段时光,感到非常内疚自责的同时也常常怨恨其他家庭成员,以至于经常失眠、噩梦。目前状态低沉不愿意跟人交流。

(3)性格特点:服务对象自述从小性格外向,对新事物感兴趣,热心助人。患抑郁症以后整个人变得消沉低落不愿社交。心理社工观察服务对象做事认真、有责任心,习惯性关注细节,下意识追求完美。

2.家庭层面

服务对象跟妻子常年矛盾,较少沟通。中年阶段双方曾接近离婚边缘,后经女儿调节,决定维持关系。膝下一儿一女,跟儿子感情不和,较少往来。跟女儿比较亲近、经常走动。在得知服务对象前来咨询后,女儿表示肯定和支持。

3.社会支持网络

因为母亲去世的因素,服务对象近些年极少跟亲戚走动,也从未跟任何人说起自己的困扰。在深圳女儿这边,偶尔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有几个认识的社工以及老年朋友。

二、问题分析

从服务对象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看,其身体健康没有问题,主要是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心理社工在深入了解服务对象跟母亲临终前那段事情后,发现那个时间段正是服务对象被抑郁症困扰最严重的时期(经常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等)。

即使如此,服务对象当时也做了最有利于母亲的选择——把母亲委托给关系很好的一位亲戚照顾,并经常给予经济支持。在母亲生命中最后几天也陪在身边。

客观而言,服务对象已经做到自己当时能够做到的极致了。之所以在母亲去世后很多年才意识到痛苦和内疚,除了跟抑郁症状逐渐缓解有关,也跟服务对象本人性格中凡事追求完美有巨大关系。

心理社工认为,此案例可以从缓解服务对象情绪入手,调整认知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唤醒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感,并逐步引导服务对象聚焦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1.格式塔(完形)取向心理咨询及治疗模式

格式塔认为,每个人在过去的人生中都会遇到一些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顺利完成某件事,只能通过搁置、压抑、忽略等各种方式予以平衡,成为“未完成事件”。

这个未完成事件以及相关的信念、情绪、状态会一直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等到“合适”的时候会再次冒出来,促使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认为几乎所有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寻找服务对象的优势有利于帮助社工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同时帮助服务对象整合优势资源,以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资源并提升其各项能力,促使案主积极面对现有困境,树立未来生活目标。

(二)服务目标及策略

1.短期目标:助力服务对象改善睡眠

(1)一个月内,通过持续的倾听、共情帮助服务对象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睡眠状态。

(2)了解服务对象的现有家庭关系,与服务对象及家属建立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为改善服务对象状态达成联盟。

2.长期目标:协助服务对象放下对母亲的内疚

(1)找到并完成服务对象的未完成事件的拼图,并在评估后对其进行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引导服务对象觉察自己性格特点对此事件的具体影响,从而对自己形成认知重评。

(2)从优势视角出发,引导服务对象寻找其本身的优势资源,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重新找到价值感。

(3)密切联系服务对象家属,在从不同视角了解服务对象同时,一同关注服务对象状态的变化,对于其正向的变化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三、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2019.12-2020.1)——面对: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缓解了服务对象睡眠问题。

心理社工通过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的咨询,运用积极倾听、接纳、等工作技巧和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知识分享,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建立信任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评估服务对象的状态,还为服务对象分享了一些处理情绪的相关的技术(正念呼吸等),服务对象在生活中运用后有明显效果。本阶段在进行了8次咨询之后,因为春节期间服务对象要回老家,所以暂停。

(二)第二阶段(2021.12-2022.4)——解决:了解服务对象的成长经历、重要关系、处理未完成事件,引发案主自我觉察、调整认知。

因为疫情原因,服务对象时隔一年再次回到深圳后又主动联系心理社工进行咨询。

因为V爱之家办公场地更换,考虑到老人家腿脚上下楼不方便,咨询地点改在社区咨询室进行。服务对象表示上一轮咨询后状态改善了一段时间,但近半年只要一闲下来就又开始想到母亲,内疚自责更强烈。

心理社工详细的了解服务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性格特点,并与服务对象家属保持阶段性沟通,侧面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服务对象为何一直放不下对于照顾母亲失职的想法。

心理社工运用空椅子技术创造性的开展对服务对象“未照顾好母亲”这一未完成事件的处理,极大地缓解了服务对象的内疚跟羞愧的感受。

让服务对象对自己当时的处理有了新的理解,也减少了因此事产生的对其他家人的不满。家属也反馈服务对象最近在家里爱笑了。

(三)第三阶段(2021.4-2022.7)——发展:巩固之前咨询成果,引导服务对象聚焦优势资源,并利用优势资源积极行动。

因为服务对象清明解要回家祭祖,经过跟商量,最后一阶段咨询改在线上继续进行。咨询过程中服务对象经常进行正向反馈:做梦梦到母亲都是感觉平静或幸福、接人待物时感觉自己恢复了以往80%的精力、敢跟老家的朋友谈论自己当初“未照顾好母亲”的事情了、跟儿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等等。

跟案主讨论和分析案主性格对自己的影响,鼓励服务对象继续发挥性格中优势的部分,继续去热心助人。服务对象也确实在这一阶段的咨询过程中,真切的帮助老家的亲戚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获得对方的正向反馈后,服务对象表示自己要在剩下的20年人生中,把曾经迷失的时间补回来。还有些遗憾是,服务对象偶尔还会想起母亲仍然有些失落。

在老家遇到涉及当时“未照顾好母亲”的事件的亲戚时,还有些不自在,但已经不恨他们了。服务对象甚至有意愿专门跟相关当事人进行专门沟通,彻底改善彼此的关系。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服务对象表示由于自己状态刚恢复,担心自己在沟通时会有负面情绪,带给亲人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其家人也担心本来还过得去的亲戚关系会因此被破坏,所以对此表示反对。

心理社工在尊重服务对象本人意愿的基础上,与其讨论后认为咨询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决定咨询暂时告一段落,待有需要时再行为服务对象继续进行心理服务。

四、评估

(一)基线测量法

运用基线测量法,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1.服务对象状态明显改善:想起母亲次数减少,想起来后负面感受明显减少减弱,晚上睡觉开始梦到母亲,且感受都比较正面;从“未照顾好母亲”这件事对谁都不愿说,到可以跟深圳家人和朋友表达;睡眠也基本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明显提升。

2.人际关系逐步恢复:服务对象自述状态恢复到了80%,开始跟朋友们联系,也有足够的精力跟意愿跟亲戚朋友往来;会主动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亲戚开解、给予物质上的支持;甚至跟儿子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服务对象带着老伴去打一些需自费的老年人的疫苗,预防一些老年疾病的发生,并计划去外地旅游。

4.服务对象表达感谢:服务对象为社工赠送锦旗,并表示希望如果有机会愿意为社会心理服务出一份力,甚至主动跟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

(二)服务对象自评

个案结束后,服务对象通过个案意见评估表进行自评,在目标达成及情况改善上打分为 8分,对于社工的表现满意。从服务对象的自评来看,服务对象基本上达到了求助的目标。

(三)心理社工自评

因为服务对象本人的年龄特点加上咨询时间跨度线较长,导致服务对象在咨询过程中状态有反复,但因为咨询关系建立的比较稳固,所以服务对象情况整体上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

鉴于心理社工做过的老年人案例不多,为了更好的服务高先生,心理社工先后两次在团体督导中呈报该案例,借助更多的视角理解服务对象本人极其言行,加上合理的利用专业心理相关技术,最终完成服务目标。

五、专业反思

(一)案例具备临床示范意义

在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中,老年人愿意咨询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老年人更是凤毛麟角。该案例为一线心理社工为老年人心理咨询工作做出了补充。

(二)除了耐心和真诚、专业技术缺一不可

心理社工在处理该案例过程中,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想要改变的动力,对老年人喜欢反复唠叨、回忆碎片化、表达不畅、状态反复等状况有着充分的抱持与耐心。

利用心理咨询相关技术为服务对象的强烈的情绪做了有效疏导,既稳健又灵活性。帮助服务对象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

(三)家庭关系

在该案例中,在聚焦改善服务对象自己状态时,其家属反应积极,跟心理社工的配合度较高。但在涉及高先生的行为可能对家族关系有扰动时,基于服务对象家属对高先生性格的担忧,遭到明显反对。这是可以理解,但也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所幸前期咨询目标基本达成。如果服务对象坚持要跟“未照顾好母亲”这件事中的亲戚沟通的话,会是一个涉及更复杂关系的过程,那也将在跟服务对象沟通后,开始新的咨询,并设定新的咨询目标。

督导评语:李德亭(初级督导)

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复杂且需要谨慎的工作过程。该案例中的心理社工始终保持对服务对象的耐心和专注。

在三个阶段、三个地点、共35次的咨询服务过程中,该社工恪守专业伦理,利用扎实的专业心理知识和技巧为高先生进行了横跨四年的服务,成效显著。

该案例为同类咨询做了重要补充,心理社工本人也为团队其他成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资深社工督导梁建雄 《教你 做个真社工

26年来的从业秘籍

从多层视角分享社工应具备的

各种 价值观、知识及技能

点小程序即可购买阅读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老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