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厌女厌出新高度,早恋全是女孩的锅?

原标题:厌女厌出新高度,早恋全是女孩的锅?

文 | 米粒妈

有时候米粒妈真的很好奇,作为一个女性,一生究竟要背多少“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呢,因为前两天,我看见了一个让我觉得无比恶心又愤怒的言论。

一位人民教师,还是一位特级教师,公然说出“一旦发生早恋,女孩应该是主要责任人,她们暗示或勾引的居多。因为此时的女生已经相对早熟,男生还只是孩子。”

看到这里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14岁的女孩是“女人”,可以“勾引、暗示”“男孩”。

这论调熟悉不熟悉?

怎么想都是女生的错,因为男人至死是少年啊。

这位老师狭隘又偏激的观点充斥着性别歧视与偏见,以及浓浓的厌女情绪。

针对这位“特级教师”的言论,米粒妈真的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就是所谓的“早恋”。

提到早恋,很多人的反应是洪水猛兽,特别是要考学的关键时期,谈恋爱就是玩物丧志的代表。

所以,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旗帜鲜明地反对早恋。

其实在“早恋”这个话题上,米粒妈一直是持着比较理性开放的态度,因为我从米粒姥姥那里受到的教育,就是堵不如疏,过度干预不可取。

米粒妈是觉得啊,早恋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儿,而是孩子生理发育的必然,也是孩子情感需求的体现。

说起来,米粒妈也曾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米粒爸这段跳过别看啊)

我的早恋是从高一开始的,当然,米粒妈的小心思瞒不过火眼金睛的米粒姥姥。

不过米粒姥姥的表现,真是非常时髦了。

当年,米粒姥姥看到我的小男友,还有点愤愤不平,觉得他长得不够帅(但是他有才华啊!)。

甚至,米粒姥姥还带我去看隔壁班的帅哥,告诉我那才叫帅哥,你眼神一般啊!

可架不住小男友学习好啊,你们不觉得学习好的男生,处处都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吗?

在学神男友的帮助下,米粒妈进步神速,(学神男友年级第一,我们交往后的期末考试,我直接考到了年级第二😄)愣是把自己逆袭成半个学霸,这段早恋是不是很励志?

其实米粒妈觉得,不管是早恋还是成年人的恋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才是良性的关系。

如果因为谈个恋爱,整天要死要活的,学习退步工作乱七八糟,这样的关系都是一种消耗,难以长久。

米粒妈曾经在《我倒是想找个准亲家,奈何儿子不给力!已哭晕在厕所》这篇文章里,写过一对海淀家长的神操作。

在海淀某著名中学,两个初中生早恋,老师例行请来了家长。

结果,双方家长一见面,大有相见恨晚的态势,越看越顺眼,直接跟老师说,老师你不要干涉,不耽误学习就行。

老师大概也没想到会迎来这样的结果吧?甚至还有的家长,逢年过节还像亲戚一样走动,连压岁钱都多封一份。

这种得到父母认可和支持的早恋,被形象地称为”科学早恋“。

恋爱讲究的是三观一致,三观的形成,又跟家庭背景、学习背景有很大的关联。

同在海淀牛校,对孩子教育的规划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海淀的学区房,有跻身重点中学的实力。

无论是家长的教育理念、物力财力,还是孩子的优秀程度,都算得上门当户对。

想得再长远点,中学时代的青梅竹马,知根知底,少了成年后再恋爱可能的地域差异,远嫁和异地的烦恼。

其实面对情窦初开的孩子,家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做好孩子感情道路上的引路人。

认可并理解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可以正视自己,教孩子认清什么是好的关系。好的关系,是两个人可以一起进步,携手奔向阳光,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面对感情,给孩子划出底线,不让懵懂的感情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就够了,不必过度关心、帮孩子联系感情之类的,也不用视之为洪水猛兽。

这也只不过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纯粹的青春回忆。

说完了引发这一切争议的“早恋”问题,米粒妈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女性的一生到底要背多少“锅”。

似乎自古以来史书上的记载,女性天然就是为了男性背锅而存在。

从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到祸国殃民的杨贵妃,再到最近热映的《封神》中的祥ray妲己……

只要是国家覆灭,那必定要有个女性角色被推出来承受所有骂名,被当做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这样的陋习屡试不爽,直到今天,日本的皇室仍然把这一招应用的得心应手。

最近一段日子,“佳子公主不随父母弟弟搬去新宅邸”的言论,在日本的民众间讨论度颇高。

秋筱宫一家的八卦,米粒妈早就带大家吃过瓜。

大女儿真子为了自由身远走美国,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纪子妃拼了命生下的儿子,虽然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早已经被他们一家人捧成了王位继承者。

但这位“继承者”公然认错爹、霸凌同学、作文抄袭、走后门进名校等等,桩桩件件都有实锤。

全家人现在就靠二女儿佳子挽回声望。

佳子只有表现得越能干、越有担当,才能帮助秋筱宫一家征得民众的好感度,为的就是帮她们家的好大儿拼下皇位。

大女儿真子不听摆布,毅然决然脱离皇室,纪子妃更要牢牢握住二女儿佳子了。

不管是婚姻大事,还是公务表现,佳子都是帮助秋筱宫一家的最佳工具人。

在经济如此不景气的当下,秋筱宫耗费34亿日元翻新豪宅,本就让日本民众怨声载道,结果最后只有文仁亲王和纪子妃带着儿子悠仁住了进去,更是被大家骂是重男轻女,没有家的味道。

民怨沸腾,秋筱宫竟然把佳子推了出来,说她与母亲不合,住在一起总闹矛盾,才不愿意搬去新居。

还指责她是嫌新居的卧室收纳太少,不够放东西,才不搬过去和父母弟弟同住。

连亲生父母都要往女儿身上甩锅,把所有的恶评矛头都对准她,真是让人脊背发寒。

这些年,女性被污名化的还少吗?

在金钱消费观上,一提起女性,仿佛她们就跟小心眼、斤斤计较,花钱无节制又拜金,有心机会算计……等等词语深度绑定。

一说起“女司机”,那更是“马路杀手”的代名词。

可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最高法院给出裁决的“危险驾驶罪”中,占比高达98.8%的,是男性。

而在媒体报道中,仿佛女司机才是天天在马路上制造事故的罪魁祸首。

到了学习和职场上,厌女的情绪就更明显了。

相信每个女孩的读书时代都听过这样的话“女生不适合读书,更不擅长理科。”

哪怕是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当年读清华物理系的时候,也被教授们拒绝过,理由就是认为女生学不好物理,教授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她们,还极力游说她们转系。

何泽慧的故事看这里《出身名门望族,坐拥千万豪宅,却甘愿一生清贫,92岁仍挤公交上班》

但下面这张图表中的数据表明,其实任何国家的男性群体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女性强(红线偏右),但却有19个国家的女生数学能力强过男生,接近一半的占比(绿线偏左)。

也就是说,在教育资源均等的情况下,女生在理科方面根本没有明显的劣势。

而女性就在这一代又一代的否定下,几乎就逐渐认同了这样的偏见。

甚至还有人给00后的孩子开设“女德班”,来传习这些封建糟粕。

各种女德班、妇德班这样的机构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还有很多人仍然信奉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有很多人认为女性天生比男性卑微,认为女性天生就该为男性服务。

社会对女性的恶,从来没有减少半分。

从那些无法出生的女婴、到基础教育被扼杀,再到职场、婚姻,这社会都对女性有着不能视而不见的“偏见”。

可作为女性,我们就该认命吗?就该遵从这样的陋习吗?

就像张桂梅校长振聋发聩的那句校训一样:“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山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人人平等,生而为女,不是原罪。

如果我有女儿,我一定要对她说,性别不是绑在我们身上的枷锁,没有人可以定义她的人生,她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米粒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对偏见的反抗。

当人们对偏见与厌女习以为常,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啊。

只有越来越多人看见不平等,并为此发声,才能给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女孩们,在更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这并不是对立,而是正如柴静说的那样,不是女人才关心女人,是人应该关心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