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脑袋没了!泰国一儒艮头部失踪,盗猎者盯上尖牙

编者按】2024年11月,泰国普吉岛及周边海域发现三头死亡儒艮,其中两头尖牙被盗走;一头因营养不良死亡,显示这一濒危物种正面临盗猎、生态恶化的双重威胁。儒艮作为海洋保护动物,因海草减少而被迫迁徙寻找新食物来源,但非法捕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破坏使它们的生存状况愈发堪忧。泰国水域预计现存儒艮种群250头左右。这一次最新的“无头”儒艮事件,更是凸显了严厉打击非法狩猎的重要性。(按/王芊佳)

2024年11月15日,据泰国PBS世界频道报道,在普吉岛他朗区的一条水道里发现了一具无头儒艮的尸体。这是本月安达曼海沿岸发现的第三头死亡儒艮,这一濒危物种的连续死亡再次引发社会担忧。

泰国媒体PBS的报道

普吉岛海洋资源研究中心接到帕可洛村渔民的报告后,迅速派出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到达后,他们发现这头儒艮已经开始腐烂,尸体长度为223厘米,体重约250公斤,但头部已经不见踪影。

初步调查显示,这头儒艮很可能在被捕获后遭到斩首,它的尖牙被盗走。儒艮的尖牙在一些地区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常被用作护身符或饰品,因此成为非法交易的目标。

这已经是本月以来发现的第三头死亡儒艮了。

2024年11月3日,第一头死亡儒艮在董里府素库岛的一片海滩上被发现,经过检查后确认是因为营养不良死亡;11月8日,第二头死亡儒艮在喀通海域被发现,它的尖牙同样被取走。

儒艮是泰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它们主要生活在董里府附近的海域,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海草可以作为食物。但近几年,随着海水变暖,海草资源不断减少,很多儒艮不得不迁移到普吉岛附近的海域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接二连三的儒艮死亡事件,暴露了这一物种面临的多重威胁:盗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让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普吉岛海洋资源研究中心表示,他们将继续调查这起事件的具体原因,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儒艮及其生存环境。他们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儒艮尖牙的非法交易行为。

封面图儒艮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儒艮

儒艮(拉丁学名:Dugong dugon;英文名:Dugong)是海牛目(Sirenia)儒艮科(Dugongidae)中唯一存活的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的浅水区域。作为大型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儒艮以海草为主食,通常在海底觅食,帮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它们常被误认为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退化为桨状鳍,尾鳍呈圆形,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如用鼻孔呼吸、用嘴唇采食海草等。

通常来说,成年儒艮平均体长约2.6米,体重约250千克,已知最大儒艮体长可达3米余。在中国和日本的官方记录中,有一些关于儒艮的体重和长度的记载。在中国曾经有记录的最大的儒艮长度超过3米,体重达622千克。目前日本有记录的最大的一头儒良体长达3.2米,体重高达570千克。儒艮的体型个体差异比较大,尤其是雌性。

儒艮繁殖率低。加上许多儒艮死于船尾螺旋桨、渔网、石油泄漏,如今又因塑料摄入、栖息地丧失以及海草草甸(儒艮的唯一食物)的减少而丧生。这是许多沿海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洋沿岸国家)儒艮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保护儒艮及其栖息环境,对于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球范围看,鉴于儒艮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威胁,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从中国的分布情况看,儒艮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海水域,但逐渐不见踪影。2022年6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立儒艮工作组,开展儒艮重引入项目可行性研究。2022年8月,国际科学家团队宣布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海湿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泰国PBS

编译 | 王芊佳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https://world.thaipbs.or.th/detail/55459

https://thethaiger.com/news/national/tourists-in-trang-thrilled-by-rare-dugong-sighting-near-koh-libo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