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能在宇宙真空环境下生存吗?

生命能在宇宙真空环境下生存吗?

1965年,NASA进行的猴子暴露真空实验,只进行了15秒猴子就晕厥了,宇航员如果直面真空环境的话,30秒内肺泡就有可能破裂,几分钟内可能就救不回来了,目前地球上能在太空中生存最长时间的动物,是微小的水熊虫,

2007年,欧洲空间局把水熊虫送上FOTON-M3卫星,暴露在了太空10天,结果在真空、低温、辐射的严酷环境下,这批水熊虫回到地球后在水里泡一泡就复活了,生命力之顽强一度让人以为它们本身就来自外太空。

后续的研究发现,这些水熊虫在真空环境会自动抽干水分,代谢基本上处于暂停状态,并且它们还有抗辐射蛋白和耐低温的特性,轻易不会在太空中陨落,2019年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探测器撞上月球,导致水熊虫样本散落,也许现在月球上还有它们的踪迹。

除了水熊虫,细菌也能硬抗太空环境,1971年阿波罗15号带回月球上的相机,里头有链球菌,暴露月球真空环境3年,回来竟然还能培养,2008年俄罗斯实验把嗜极菌放到太空,暴露了18个月后也有部分活下来了。

那么宇宙中有没有可能存在太空物种呢?

硅基生命可能就是答案,它们是比地球生命更坚韧的生命形式,天生就不需要水和氧气,高温或者低温对它们而言没什么影响,直接暴露在真空环境后,甚至能利用宇宙辐射保持体力,对它们而言地球这种星球就是地狱,氧气会氧化元器件,液态水会导致短路,反倒是金星和木星深处,这些高温高压的环境符合它们的胃口。

从本质上来看,不论是硅基生命还是碳基生命,都属于自然演化出的机械,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一流的,未来如果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对自身进行机械化改造的话,也许能直接适应外太空的环境,毕竟血肉苦弱,机械飞升,很早就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了,这项技术的难度也显著低于超光速飞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在太空站或者太空城生存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平均身高首先就会超过地球上的人类,其次是骨骼密度会降低,也许几百年后,太空人类就将进化出一些更适应太空环境的新变化,而地球上的人类依然是土生土长的地球生命。

相似的情况还会发生在火星和月球上,这两颗星球的引力都比地球更小,长期生活在上面的人,最后可能会无法再次适应地球重力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各个星球上的人虽然祖先都来自地球,但最后可能会分道扬镳成为人类文明不同的分支,就像从非洲出来后逐渐遍布全球的智人,演化出今天不同的文明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