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高翔
实习生 张茗洋 沈昕
“我等这一天好久了!”4月11日,经过近5个小时采集,华中科技大学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康康(化名)成功捐献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远方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13日,康康就回到她支教的地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大四时,康康放弃了普通保研,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该地支教。康康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同时,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800毫升。
勇敢的人做善良的事情,她住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4月11日,康康在成功捐献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当天清晨8点10分,康康躺在病床上,双臂接入仪器,血液缓缓流出体外分离造血干细胞,再回输体内。过程中,她的手脚逐渐发麻。她告诉记者,“虽然有一点难受,但是想到提取的干细胞都是去挽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我就觉得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采集持续至下午2点20分,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成功提取。“希望受捐患者早日康复,能像我这样大口大口地吃饭!”这是康康下了病床终于吃上了一口热粥时,说的第一句话。
2个月前,正在云南支教的康康接到武汉红十字会的电话: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接到电话后,我非常激动,从入库那天起我就希望能进行捐献。”没有丝毫犹豫,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随后,康康还给父母科普了捐献相关知识。“我妈妈给我打气,说这件事情是一件善良的事情,我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康康回忆。
等待捐献的过程中,康康为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戒掉熬夜习惯,也加强体育运动,经常打篮球。为提高身体机能,她还加强了跑步训练,保持每天有充足的运动量并健康作息。“强健的体质是救人的底气。”康康说。
整个过程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专业、队友的陪伴给了她莫大支持。云南校友会、支教队友、学校的老师等人专门来看望康康,一起把她送到了医院。甚至有同学专程飞来,从入院到采集结束全程守护。“在所有支持者的帮助下,我更有勇气和底气来做这件事情。”康康说。
最初,康康是在自己生日当天去埋下这一善意的种子。2023年10月,生日当天康康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到配型成功历时500天。这一善意的种子也在时光的滋养下不断发芽生长。陪同她的华科大学生毕雨欣说,“作为康康的队友和朋友,见证这一全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件影响重大的事情。”康康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决心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放弃保研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说想帮农村孩子打开眼界
捐献造血干细胞两天后,4月13日,康康踏上回支教的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的路。“我现在整体情况挺好,我觉得最多一星期甚至可能都不到就可以恢复到我的教学岗位。”康康说。
康康大一入校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担任药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大四时,康康放弃了普通保研,坚定地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支教。“我来自农村,得益于社会的帮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选择回到基层,为孩子们的世界打开一扇窗,种下一些人生的希望和梦想!”康康说。
初到云南,康康满怀热情,立志用知识助力山区孩子走出大山。但是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意识到,单纯传授知识远远不够,必须扩展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为此她每周利用班会课播放大学校园视频、分享大学校园故事。“我想让他们知道,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康康说。
康康在逐渐走入学生心中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陪伴成长。在康康关注学生成长状况的过程中,她也细心发现自己班级孩子的更多闪光点。“同学们都很棒,他们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捡起垃圾桶旁边的垃圾……”康康如数家珍地和记者分享着孩子们的成长。
康康花费心思,关注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回答问题,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她精心设计特别的课堂小游戏,让同学们参与进课堂,例如接龙回答,一个同学回答完另外一个同学回答。“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是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康康说。此外,康康会在课余时间让小同学讲知识点,她也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助力同学们养成学习好习惯。如今,她不仅是数学教师,还是一年级班主任,也是50名孩子口中的“知心姐姐”。
“康康是一个特别纯粹、热血、有情怀、真性情的东北女孩。怀着一颗奉献的心,揣着想要带山区孩子们看更大世界的期望,选择放弃直接保研,加入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华科大云南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郭奇荣说。在临沧的教室里,康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教育观。她想做的,不仅是教会孩子们解题,更是点燃他们对远方的向往。
她热心公益多次参加科普,多次无偿献血
康康的热血奉献,离不开她在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
初入大学,康康便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为了提高专业成绩,她在图书馆座位埋头苦学;为了做好学生工作,她一次次精进策划。她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下苦功夫勤钻研,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康康的进步不仅停留在学习层面,她说:“真正的改变命运不是看你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你的人生是否具有意义。”此外,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并参加安全用药知识科普活动10余次,累计献血3次,总量为800mL。在这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她感受到奉献的力量,逐渐萌生并坚定了长期支教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
康康在大学期间的表现获得了许多奖励,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野蛮体魄,文明精神。性格开朗的康康还十分热爱运动,在校期间就经常打篮球等。热爱运动的她保持着每周三次,一次两小时的球类运动习惯,因此拥有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也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有了可行的基础。康康的大学同学,同时也是研支团的成员表示:“她的尽职尽责,勇敢善良以及坚定的内心令我钦佩!”
无论是选择支教还是捐赠造血干细胞,康康都从不后悔。她说:“当我有能力有机会来做这件事情,我就愿意去付出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来源:极目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