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在湖北省赤壁市华舟社区,57岁的詹文利就是居民口中的“詹哥”,他身材瘦高,说话嗓门大,做事风风火火,但每当提起他做的那些志愿服务,他总是摆摆手说:“都是些顺手的小事,真的不值一提。”
詹文利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从“幸运者”到“守护者”
2019年底,原本在湖北省潜江市生活的詹文利回到赤壁市,准备帮朋友处理一个工程项目。谁承想,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他留在了赤壁市。
热心肠的他在一次偶然的助人经历中,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被感染。“冥冥之中,老天在看着。”这次经历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很快,詹文利就主动请缨,成为社区第一批抗疫志愿者,为隔离在家的居民送物资。有时候,他还要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密接者做核酸检测。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总要有人去做这些事。”詹文利说。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一位瘫痪老人家中做核酸检测。刚推开门,刺鼻的异味就扑面而来,冲得他直往后退,但同行的女医生却面不改色地继续工作。“那一刻,我打心底里佩服她。从此我对自己要求也更高了。”
居民身边的“维修专家”
疫情过后,詹文利被推选为化舟社区业委会委员。这个看似普通的职务,他却干得格外认真。
詹文利在裁缝店处理下水道问题
去年,一楼的一家裁缝店因为下水管道破裂,污水倒灌进屋里,整个店铺臭气熏天。物业最初给出的维修方案需要上万元,学过船舶建造、又有多年物业管理经验的詹文利在仔细检查了管道情况后,发现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就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通过深埋布管,借用部分排水管流水走向,仅用500多元就解决了问题。
“詹哥真有办法!”裁缝店老板感激地说。这个方案不仅省钱,还避免了大面积开挖给居民带来的不便。
去年夏天,小区化粪池出现严重堵塞。詹文利坚持要下到化粪池里检查,他说:“不亲眼看看,怎么知道具体情况?”
顶着烈日,他掀开化粪池井盖,刺鼻的恶臭立即扑面而来。詹文利蹲下身,仔细查看着池内情况。污水溅在他的衣服上,但他全然不顾,继续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
“确实是设计的结构问题。”虽然暂时无法彻底解决,但他的实地调查让居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开支。
闲不住的“社区管家”
在社区里,詹文利永远闲不住。去年冬天冻雨灾害时,清晨6点就能看到詹文利拿着铁锹清理断枝的身影;暴风雨天,他会冒雨找回被吹跑的停车指示牌;平时看到乱停的共享单车也会顺手挪正;绿化带里有烟头,他会随手捡起来。
看到哪里不卫生,詹文利总是主动清扫
“这些小事,看见了就不能不管。”詹文利说。
有人问他:“你又不是物业,管这么多闲事干嘛?”詹文利总是笑着回答,“小事不管,就会变成大事。等真出了事,后悔就晚了。”
近年来,詹文利连续两年被评为华舟社区“最美志愿者”。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从不领取奖品。“做公益不是为兑换大米。”他笑着说。
其实,詹文利的公益之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年轻时,他曾多次无偿献血,直到后来因为糖尿病不得不停止。“医生说我不能再献血了,但我还能做其他事。”他说。
如今,年届六旬的詹文利依然活跃在社区服务的岗位上。他说:“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干下去。”
(来源:极目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