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兴安岭的森林之声 小花鹿奶奶:永远传承赞达仁
这位身着盛装,动情歌唱的老人,名叫内淑梅,今年81岁,是生活在内蒙古的鄂伦春族人,在网络上,她被亲切地称为“小花鹿奶奶”。
鄂伦春族人口不到一万,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内淑梅唱的就是鄂伦春传统音乐形式赞达仁。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来自大兴安岭的森林之声。
早上六点多,内淑梅穿上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开始梳妆打扮。这天,她要在鄂伦春族的篝火节上演唱。每次参加活动,内淑梅都会仔细梳好麻花辫、精心搭配头饰和其他饰品。几次临近出门,她又返回房间重新挑选。
6月18日篝火节是鄂伦春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前后,内淑梅很是忙碌。上午,她要到甘河边和游客们互动演出。
内淑梅唱的是鄂伦春族的传统音乐形式赞达仁,歌词往往即兴编创,有狩猎歌、山歌、酒歌、民俗歌、情歌、新民歌六大类题材。
去年,一条《鄂伦春老人吟唱森林之声》的短视频走红,内淑梅干净清澈的歌声打动了很多网友,因为她,不少人知道了鄂伦春,喜欢上了赞达仁。
现在,内淑梅已经成了鄂伦春的一张名片。很多游客专门为“小花鹿奶奶”而来。
记者:经常参加活动,会觉得有点累吗?
内淑梅:累点没事儿,也不累。有时候感觉好像不太想起来,那我也赶紧起来。我是优秀的党员,我的奖状有那么多。
夜幕降临,篝火节晚会拉开帷幕,内淑梅将在最后作为代表登场,传递火种。
篝火燃起,大家在火光中尽情跳舞、欢唱。几圈下来,内淑梅额头微微出汗,但却不愿休息,音乐一直响,她就一直跳。
从“出林”到“出圈” 奔向更好的生活
鄂伦春族曾经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8岁时,内淑梅跟着政府走出了森林,开启了山下的生活。
这两年,她和家人们一起去到很多城市演出,还到北京完成了圆梦之旅。从“出林”到“出圈”,小花鹿奶奶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鄂伦春的回忆》是内淑梅自己创作的赞达仁,歌词写的是她对过往生活的回忆。
1944年,内淑梅出生在大兴安岭的森林中,那时,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饥饿、寒冷、死亡如影随形。
内淑梅:以前鄂伦春人生活很痛苦,虽然有仙人柱,但是夏天下大雨也漏,都湿了,反正遭罪。痛苦多的话,就用哭的声音唱。
内淑梅收集了很多铃铛饰品,挂在手机和包上,她喜欢铃铛的声音。年幼时,内淑梅曾迷失在森林中,靠着铃铛的声响,才被家人找到。
1953年,内淑梅走出了森林,到山下接受教育。几十年间,政府给盖的土房变成了砖房,又变成了楼房,内淑梅也当上了猎民村的妇女主任,她养育了11个子女,其中9个都上了大学。
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让内淑梅在80岁的时候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第一次直播、第一次拍杂志,过去一年,她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去到的城市比之前几十年加起来还多。
在北京,内淑梅站在了天安门广场,游览了故宫,还在专业录音棚里录制了赞达仁。
内淑梅:北京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的梦想都看到了。
忘不了的歌声 飘向更远的未来
鄂伦春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过去,所有的技艺和故事都通过口口相传,人们对鄂伦春文化知之甚少。
而这两年,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狍角帽到“小花鹿奶奶”的赞达仁,鄂伦春文化和多项非遗技艺“出圈”,内淑梅希望能用她的歌声,让更多人了解赞达仁。
小花鹿奶奶受到大家关注的短视频,最早发布在一个专门记录鄂伦春文化的自媒体账号。运营者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导演——李京阳。
十年前,他来鄂伦春拍摄纪录片,被这里的文化所吸引,也为很多技艺濒临失传的处境而担心,便留了下来,将镜头对准了数十位非遗传承人。
自媒体博主 李京阳:我特别深刻意识到,一个老人就是一座博物馆。我每天就是和时间赛跑,这可能就是我留下来的原因。
2022年,在调研赞达仁的过程中,李京阳认识了内淑梅,拍摄的第一条视频就成了爆款。
自媒体博主 李京阳:因为我那时候一直做纪录片,引荐人介绍说有一个北京来的导演去拍,她印象中北京的导演,那就是中央电视台。她就觉得国家重视我,派人来采访我,然后把自己所有的贵重的东西全部穿在身上,她就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
从这条视频开始,内淑梅被越来越多人认识,成了大家喜欢的“小花鹿奶奶”。
内淑梅:大家乐意听我的声音,说声音可好了,可年轻了,唱得可好听了。
夏季,是鄂伦春的旅游旺季,不少游客,都奔着小花鹿奶奶而来,内淑梅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她乐此不疲,每天都期待着给大家唱歌。
自媒体博主 李京阳:以前她不爱出门。现在吵着哪有活动,我要去参加活动,有活动叫我,我还能动,能给大家多唱就多唱,小朋友喜欢我就唱,一下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原因在于,她说她是党员,她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能为自己的家乡、晚辈们和所在的地区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机会。
内淑梅:永远传承,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记住赞达仁。
采访结束,和内淑梅告别时,她在窗口,边挥手边为我们唱起了歌。
从最初在森林里唱,到后来对着楼房的白墙唱,再到现在给游客唱,给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唱,内淑梅的歌声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从鄂伦春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虽然已年过八旬,但小花鹿奶奶仍像个孩子一样可爱,年轻的不仅是她的歌声,还有拥抱新事物的心态。
采访中,内淑梅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喜欢唱歌,不怕累,和记者告别时,也是用她的歌声来告别。而除了喜欢,她还有一种使命感,那就是要把鄂伦春的文化传承下去,让赞达仁“活”起来。
现在,鄂伦春的年轻人们成立了非遗小队,内淑梅奶奶的外孙女也加入其中,很多项非遗技艺都后继有人。小花鹿奶奶清澈的森林之声,从过去穿越而来,正以年轻的姿态唱响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