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谢小雅 )实践教学作为连接医学理论与临床的重要纽带,人文教育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石。为积极落实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7月14日至25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小学期精心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及科研实践活动》,吸引众多学生踊跃报名参与。此次活动以遗体捐献为核心载体,将专业实践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为医学生搭建了一堂生动且意义深远的生命教育课。
探访教育基地 聆听“大体老师”故事
学生们来到位于雁塔校区的全国首个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人文教育基地——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人文教育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主任徐自力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大体老师”的来源、生前故事,让大家深入了解捐献者的感人事迹。随后,徐自力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红十字精神展示区、捐献者事迹展示区、医学名言展示区、政策法规宣教区等。捐献中心工作人员通过PPT,全面介绍了中心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对遗体捐献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更加详实的讲解。
基础医学院副教授靳辉在讲解中深情说道:“大体老师是遗体捐献者用生命诠释的医者传承,他们的奉献让医学生得以在实践中理解人体构造,这种大爱精神本身就是最生动的人文教材。”通过这些详实的案例与情感共鸣,学生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超越课本的深刻认知。
家属动情讲述,感悟生命深刻内涵
实践活动中,捐献者家属陈广动情地讲述了父亲决定捐献遗体的初衷,以及父亲从患病到完成捐献的全过程。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对生命的豁达与对医学的信任,不少学生被深深打动,热泪盈眶。
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遗体捐献’是一个遥远的词汇,听完陈广先生的讲述,才懂得这背后是一个家庭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种直面生命终点的对话,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医者肩上的责任:不仅要医治身体,更要敬畏每一个生命。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对生命意义与医者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发言中说道:“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成为我们学医路上的第一位‘患者’与‘导师’。”
多样人文体验,深化生命教育内容
除了理论讲解与故事分享,实践活动还通过多样化的人文体验进一步深化教育内容。教师们分组带领同学们参观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学科研平台,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医学实验室的形态学、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行为学研究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及动物机体基本解剖构造等教学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在实践活动总结中着重强调:“医学部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等实践活动,就是要让新时代医学生从‘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中感悟责任,从患者家属的信任中体会担当。”而这份责任与担当的内核,正是医学最珍贵的底色——“可信赖”。
这不仅是对医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坚定践行,更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通过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出既有精湛医术,又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医者,让“可信赖”成为医者与患者之间最坚固的纽带,让医学因这份信赖而更具温度与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