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林场管护人员需要常年在山上工作和居住,往往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但是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年久失修,90%已成危房。[详细]
55岁的王祥贵已经在这里守护了26年,在他呵护下,原来树木稀疏的10座山头,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详细]
随着上一代伐木员逐渐退休,而新一代的护林员也正在老去。护林员这一职业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详细]
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远离我们的视线,却为森林保护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让我们走近护林员,提取他们生活中的关键词。
就护林员而言,林业的计划体制曾让他们获得令人羡慕的工人身份和优厚的经济待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全国的主流地位,权力高度集中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国有林场的经营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最终导致曾带给护林员工人身份和优厚待遇的体制,现在却成了束缚他们的锁链。(华中师范大学 董晶)
护林员收入主要的部分來自于并不算高的管护工资,另外有一小部分收入来自替人带路、做零工、林下养蜂等渠道。管护工资是护林员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而那起到补充作用的“外快”则具有不确定性。过于沉重的工作任务与微薄的收入形成鲜明的反差,护林员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鸡助”而不具有吸引力。(华中师范大学 董晶)
由于国有林场过于贫困,许多护林员都选择外出务工,部分劳动力流出林场;另一方面贫困的林场也无法吸引外界的人才进入林场。因此到了未来某一个时期,护林员这一群体是否可能消失?事实上林场的大部分护林员都是原来的伐木工人或木材加工厂工人转变而来的。当这一代的护林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退休时,国有林场将来由谁来管护?(华中师范大学 董晶)
应逐步取消现行的乡村护林员制度,采用林主自我管护、承包或委托他人经营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政府应转变角色,不再承担委托管理的契约责任,而是重在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陈柯)
护林员,一群被繁华都市遗忘的群体,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付出少有人知,可是他们的贡献却牵连着我们国家赖以珍贵的森林资源的生存问题。所以,通过好人365,让我们记住这一平凡的群体,由衷感谢他们! 马云飞:实行经常性的宣传巡查,建立稳定的护林员队伍与森林消防宣传队伍,对专职公益林护林队伍进行培训考核,增强责任心、提高管护能力,对山林每天进行巡查。
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满含热泪,因为我知道,英雄生活的艰难,桐柏是我们母亲河淮河的源头,那里正在进行这一场疯狂的毁林活动。而石万山就是一个普通的护林员,每天面临着危险保护着一片林子。现在,他们就躺在医院里,救救他们。不要让众多的护林员寒心。
守护纯净家园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人人都是净化大使,明星们都在晒证,也请你快快参与到护林净化公益行动中来,充当净化大使,一起捍卫纯净,让肌肤不再被"霾"没!
保护地球之肺